ipex-llm/python/llm/example/GPU/Long-Context/Chatglm3-32K/8k.txt
Keyan (Kyrie) Zhang 1256a2cc4e
Add chatglm3 long input example (#10739)
* Add long context input example for chatglm3

* Small fix

* Small fix

* Small fix
2024-04-11 16:33:43 +08:00

1 line
No EOL
31 KiB
Text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上古时,女娲娘娘炼石补天,采来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只剩下一块未用,扔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这块顽石经过娘娘锻炼,有了灵性,能变大变小,会自来自去。这天,一个和尚与一个道士来到青埂峰下,见这块石头洁净晶莹,只有折扇的扇坠般大小。和尚把他托在手上,说:“在你身上刻上几个字,让人们见了就知道你是个宝贝,把你带到繁荣昌盛的国家、读书识礼的豪门望族、花柳繁华富贵温柔的地方走一趟。”石头高兴万分,问:“不知刻什么字?带到哪儿?”和尚笑着说:“你先别问。将来自然明白。”说完,他把石头放在袖中,与道士飘然离去。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有个空空道人路过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见到一块巨石,上面刻着许多字,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原来石上刻的是他被茫茫大士携入红尘,投胎人世间的一番经历。上面什么事情都有,只是没有朝代年月,后面还有一首诗:\n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n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n空空道人就把石中文字抄下来定名为《石头记》。他因受了石上故事的影响就改名为情僧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山东的孔梅溪题为《*》。后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编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一首绝句:\n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n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n那块石头上记录的文字是这样的\n苏州城的阊门是人间最繁华风流的地方。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上有条仁清巷巷里有座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官人姓甄名费字士隐娶妻封氏性情贤淑。家中虽不是多富在这一带也是第一家。他生性恬淡不求功名每天观花种竹、饮酒作诗倒也神仙般快乐。美中不足的是老夫妻年近半百没有儿子只一个女儿名叫英莲年方三岁。\n盛夏的一天士隐在书房读书读累了伏到几案上矇矇眬眬地来到一个地方就见来了一个和尚、一个道人。道人问“你要把这蠢物带到哪里?”和尚说:“如今有一段风流公案还没了结,这些风流冤家还没投胎。趁此机会,把这石头夹带在里面,让他去经历一番。”道人问:“这些风流冤家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和尚说:“这块石头因女娲娘娘没用他,到各处游玩。这天他来到警幻仙子处,警幻仙子就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见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非常可爱,就每天用甘露浇灌,使仙草脱了草木之胎,修成女儿体。仙草为报石头的浇灌之恩,在五脏中结成缠绵不尽的情意,常说:‘我若下世为人,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他。’就因为这事,勾引出许多风流冤家都要下凡。我们可把这石头带到警幻仙子那里,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鬼下凡,了结此案。”道士说:“果然好笑,我还从未听说还泪报恩的事。你我何不趁此机会也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n甄士隐听到这种稀罕事忙上前施礼想打听明白。二仙却笑着说“这是天机不可泄露。”士隐一再追问“蠢物”是什么。和尚递过一块晶莹的美玉他接过一看正面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背面还刻着几行小字正想细看和尚说“已到幻境。”就把玉夺回与道人进入一个石牌坊。牌坊上刻“太虚幻境”两旁是一副对联\n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n甄士隐想跟进去刚一抬脚忽听山崩地裂般一声响忽然惊醒原来是梦梦中的事已忘了一半。他见乳母抱着英莲走来伸手接过来抱到门口看热闹。突然街上过来一个和尚、一个道士蓬着头赤着脚疯疯癫癫地说笑着走过来。和尚见他抱着女儿就大哭起来“施主你抱着这个有命无运的东西干什么?”道士说:“舍给我吧。”士隐不耐烦,转身进门,和尚大笑着念了四句诗:\n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n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n士隐心中一动正想问他们来历二人已不见了踪影。这时葫芦庙里寄住的一个穷儒走过来。他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湖州人士出身诗书官宦人家。到他父亲时家中已经衰败只剩孤身一人往京城求取功名滞留苏州寄住庙中靠卖字为生。他施礼笑问“老先生莫非见了什么新闻?”士隐说:“不是。刚才小女啼哭,抱她出来玩耍。贾兄来得正好,请到小斋中闲聊,消磨时光。”说着,让家人送女儿进去,与贾雨村来到书房,刚喝口茶,没谈几句话,家人来报:“严老爷来访。”士隐向雨村道了歉,忙去前厅。\n雨村独自无聊信手翻看了几页书打听到士隐留客人吃饭就向小童打个招呼从后门走了。\n转眼到了中秋节雨村想到客居他乡不能施展平生抱负仰天长叹高声吟出一联\n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n士隐在书房备了一席酒来请雨村恰巧听到笑着说“雨村兄的抱负不凡!”雨村忙说:“不敢!不过偶吟前人诗句,承蒙过奖。”士隐说:“今夜是团圆节,尊兄寄宿庙中,难免寂寞,请兄到敝斋小酌。”雨村也不推辞,与士隐同到甄家书房。二人落座,先是细斟慢饮,渐渐谈至兴浓,就换上大杯喝起来。雨村乘着酒兴,说出远大抱负,哀叹只因无钱,不能进京求功名。士隐当即命小童封五十两银子,取两套棉衣,资助他进京赴试。雨村谢了,二人直饮到三更方散。士隐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想起该给雨村写封书信,到京城也好投个官宦人家权且安身,便让小童去请雨村。小童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五更已进京去了,留下话让和尚转达对甄爷的敬意。”士隐也就作罢。\n光阴迅速转眼又是元宵节。晚上士隐让家人霍启抱英莲去看花灯。霍启要解小便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回来时不见了小姐急得寻了半夜不见影踪吓得逃往外乡。士隐夫妇忙差人四下寻找没有一点儿音讯。老夫妻几乎哭死相继患病卧床不起。三月十五日葫芦庙的和尚炸祭神的供品不小心泼了油锅引起大火把一条街烧得火焰山一般。甄家首当其冲烧成一堆碎砖烂瓦万幸老夫妇和家人都逃得性命士隐夫妇就住到乡下田庄上。偏偏这年闹灾荒盗贼蜂起田庄也难安身士隐只得把田地变卖了带上两个丫鬟投奔岳父家去。\n\n他岳父名叫封肃。士隐把银子交给他托他代买些房产土地。这老儿竟从中克扣许多只给女婿些薄地破屋。士隐是读书人不懂庄稼生理过不上一二年越来越穷。封肃就人前人后说他好吃懒做不会过日子。士隐贫病交加渐渐不想活了。这天他拄着拐杖到街上散心忽见一个跛道人脚蹬烂草鞋身穿破道袍如疯如狂地唱着\n\n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n\n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n\n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n\n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n\n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n\n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n\n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n\n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n\n士隐迎上去问“你说些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道人笑着说:“你能听到‘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世上万般事,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要不了,就不好;想要好,就是了。我这歌儿就叫《好了歌》。”士隐已大彻大悟,说:“我把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怎样?”道人笑着说:“你就解解看。”士隐说:\n\n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挥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n\n道人拍掌大笑“解得贴切!”士隐说声“走吧”,也不回家,与道人飘然而去。众街坊把这事当成新闻传说。封氏得知,哭得死去活来,让她父亲派人寻找,却没有音讯。到了这一步,封肃也只好让女儿跟他度日。\n\n这天甄家的丫鬟在门前买线只见新任的县官路过。她抬头看去大轿内的太爷有些面熟却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就转身进门也没放在心上。待到晚上睡下忽听一片打门声响许多人乱嚷“本县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吃了一惊忙开门出来赔笑问有什么事。那些人只说“快请甄爷来!”封肃说:“小人姓封,只是小婿姓甄,已出家一二年了。”公差说:“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既是你女婿,你去跟太爷说。”封肃跟公差去了,直到二更才回来,说:“原来新任太爷姓贾名化,跟女婿是旧交。他从门前路过,见娇杏丫头买线,以为女婿也在这里,所以派人来传。我把缘故说明,那太爷叹息一阵,要派人去找英莲,临走还送我二两银子。”\n\n次日一早雨村派人送来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送封肃一封书信托他向甄家娘子讨娇杏当二房。封肃正想讨好太爷乐得眉开眼笑一力撺掇女儿当夜就用一乘小轿把娇杏送到县衙门。雨村欢喜万分封了百两银子赏给封肃又送甄家娘子许多礼物让她自己过日子。\n\n原来那年雨村得士隐赠银相助次日就赶往京城三篇文章十分得意中了进士当了县太爷。他虽有才干但依仗才能怠慢上司不久被参了一本革去职务。他把家眷与积蓄送回故乡安顿好就独自出来游览天下名胜。这天他来到扬州病倒在客店里病愈后断了盘缠。幸遇两个旧友把他荐给盐政林如海当了林家小姐的老师。\n\n林如海名叫林海字如海本是前科的探花苏州人氏。他祖上也曾为侯世袭到他父亲他便由科举出身。他年已四十仅正妻贾氏生有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俩爱如掌上明珠所以尽管是女儿也当成儿子养请来先生教她读书。黛玉年幼身体又弱功课不限多少所以雨村教起来格外省力。过了一年多贾氏夫人忽然患病身亡。黛玉侍奉母亲守礼尽孝大病一场。雨村无事每当天气晴朗就到外面游玩。这天他来到郊外见一山环水绕处有座破落的庙宇匾额上题“智通寺”门两旁的对联为\n\n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n\n雨村暗想从这对联上看庙里的和尚也曾在官场中栽过筋斗。他来到一家村酒店想喝上几杯却有一位酒客站起来大笑着迎他进来。他认出那人是京城里古董行的贸易冷子兴在京城时二人非常投机。雨村与他见了礼要上酒菜互相说了些客气话才问“近来京中有什么新闻?”子兴说:“倒是老先生贵同宗家出了件小小的稀罕事。”雨村说:“弟族中无人在京。”子兴说:“荣国府不也姓贾?”“原来是他家。若考证起来,我和荣国府还是一支。但他那么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亲,倒越来越疏远了。”\n\n子兴叹道“当年宁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是老大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继承了官爵他也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子贾敬继承了官爵。贾敬一心想成仙幸亏早年生有一子名贾珍把官爵让贾珍袭了只是跟道士们鬼混。贾珍也生有一子名叫贾蓉今年才十六岁。因为敬老爷什么事都不管这贾珍父子只知玩乐把宁国府闹得翻了过来。那奇事出在荣府里。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爵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爷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名贾赦次名贾政。代善早已去世老太君还健在。贾赦承袭了官爵也不管家事。贾政自幼酷爱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皇上因体谅先臣额外赐政老爷工部主事之职如今升了员外郎。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考上秀才不到二十岁娶了妻生了一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位小姐就生在大年初一。不料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生下来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刻了许多字你说奇不奇?”\n\n雨村笑着说“果然奇异。只怕他来历不小。”子兴冷笑着说“大家都这样说因此他祖母爱如珍宝。他周岁时政老爷让他抓周儿试他将来的志向谁知他什么都不抓只抓脂粉钗环玩弄。政老爷说他将来是酒色之徒便不喜爱他唯独老太君把他当成命根子。如今他已七八岁虽然非常淘气但聪明异常一百个不抵他一个。他说出话来也奇怪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说他将来不是个色鬼吗?”雨村正色说:“不对!只因你们不知他的来历,就是政老前辈也错看了他,不是高人是很难看透的。”\n\n子兴见他如此郑重请教缘故。雨村说“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者外其余的都没有多大差别。大仁者是应运而生大恶者是应劫而生。”接着他列举了各种仁德的明君、残暴的昏君、治世的良臣、乱世的奸雄甚至那些诗词的魁首、书画的翘楚都是聪明灵秀在万人之上乖僻邪谬在万人之下只看他出生在什么样的门第、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子兴问“照你这种说法也是成者王侯败者贼了?”雨村说:“正是这个意思。”他又列举了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子兴说:“贾府中四个姑娘也不错。政老爷长女名元春,因她贤孝,才德兼备,选入皇宫做女史去了;二小姐是赦老爷姨娘所生,名叫迎春;三小姐是政老爷庶出,名探春;四小姐是宁府珍爷的妹妹,名惜春。因史老太君极爱孙女,都跟着祖母,一处读书。”雨村说:“贾府的小姐,取名怎么俗套?”子兴说:“因为大小姐是大年初一生的,叫个‘元春’,其余的都跟着叫个‘春’。上一辈的排行也是跟着弟兄走的。就如贵东家林公的夫人,名叫贾敏,与赦、政都是‘文’字旁。”\n\n雨村问“政公有个衔玉之子赦公就没一个?”子兴说:“政公有了玉儿,他的妾又生了一个,还没听说是好是歹。赦公也有二子,次子名叫贾琏,今已二十多岁,娶的是政公王夫人的娘家侄女为妻,亲上加亲。这位琏爷捐了个副知府,也不喜读书,为人爱耍心眼儿,言谈也说得过去。他自娶了妻,这位夫人却没有不称赞的,模样儿极标致,言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竟是一万个男人也抵不上她一个。”雨村笑着说:“我说得不错吧?我方才说的这几个人,只怕都是那正邪两赋来的。”雨村看了天色,说:“天不早了,别关了城门进不去。”二人起身,算还酒钱,忽听有人说:“雨村兄恭喜了!”雨村回头一看,原来是当时一案革职的同僚张如至。他是本地人,打听到上司准备起用旧人,便四下里寻找门路,今日遇见雨村,所以道个喜。冷子兴听了,就让雨村求林如海,让林如海给贾政写封书信,就可保雨村官复原职。雨村回到林府书馆,找到朝廷的邸报看真切了,次日,找林如海面谈。林如海说:“凑巧了,因我妻子去世,我岳母念及小女无人照顾,派了仆妇船只接她,我正要让小女进京。老兄训育小女之恩,还没报答,遇上这个机会,正好报答老兄。我想好了,只要修书一封,托内兄周全,不用老兄花一分一厘。”雨村打恭称谢,问:“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不敢求见。”如海说:“说起我的亲戚,跟老兄是一家,本是荣国公之后。大内兄名赦,字恩侯,现为一等将军。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不是轻薄纨袴之流,所以我才敢致书烦托,以不污老兄的清操。”雨村再次拜谢了。如海又说:“我已选定于下月初二送小女进京,老兄可一路同去。”\n\n黛玉原不忍心离开父亲但她外祖母一心要她去如海也说“为父年已半百你身体多病年纪又小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你去外祖母家也使我少了后顾之忧。”黛玉洒泪拜别了父亲随了几个仆妇登舟离去。雨村另乘一只船带两个小童跟随前往。到了京城雨村备了“宗侄”的名帖到荣府投了。贾政已见到妹夫的书信忙请入相见。他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何况是妹夫推荐因此极力相助。不上两个月就为雨村复了职选派金陵应天府。雨村辞了贾政自去上任。\n那天黛玉下船登岸早有荣府派的轿子车辆等在码头上。她早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便告诫自己步步留神时时在意免得因言谈举止惹人耻笑。她上了轿进了城见街道繁华人烟稠密。行了半日看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坐着十来个衣冠华丽的家人。正门上有一匾额上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正门没有开只有两个角门让人出入。往西走不远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轿子进了角门走了一箭之地落了轿换上四个衣帽整齐、十七八岁的小厮来抬众婆子下车跟随。到一座垂花门前落轿众小厮退下去婆子们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她进了垂花门见两旁是游廊正中是穿堂转过一架紫檀木架子的大理石屏风穿过三间厅房后面才是正房大院。上房五间雕梁画栋两旁是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种鸟雀笼子。台阶上坐的几个丫头忙站起来笑着迎上来三四个人争着打帘子通报“林姑娘来了!”\n黛玉进了屋见两个人扶着一个鬓发如银的老太君迎来知道是外祖母就要下拜却被外祖母一把搂住“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众人流着泪劝住了黛玉才施礼下拜。贾母一一指给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已故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黛玉一一拜见了。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天有远客不必上学了。”不一时三个奶妈与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三人珠围翠绕都是一样装束。黛玉起身见礼一一相认。贾母伤感地说“我的女孩儿最疼的就是你母亲。她又比我先去了不能见一面让我怎不伤心?”拉着黛玉的手又哭起来。众人好容易才劝住。\n\n众人见黛玉年龄虽小却举止言谈不俗身体似乎弱不胜衣却别有一种风liu知她有中气不足之症问她“常吃什么药?怎么治不好?”黛玉说:“我从会吃饭时就吃药,经过多少名医也不见效。我三岁时,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要化我出家,说是:‘舍不得她,这病一辈子也不能好。想要她好,除非从此听不到哭声,除父母外,所有外祖母家的亲戚一概不见,才能平安过此一生。’我父母见他疯疯癫癫,也没答应。如今还吃人参养荣丸。”贾母说:“我正配丸药,叫他们多配一些。”正说着,只听后院中笑声朗朗,有人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暗想,这里人人敛气屏声,是谁如此放诞无礼?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位恍若天仙般的盛装丽人走进来。贾母笑着说:“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辣货,就是南京说的‘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众姊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想起母亲说过,大舅贾赦的儿子贾琏,娶的是二舅母王氏的娘家侄女,自幼男孩儿般教养,名叫王熙凤,忙笑着见了礼,称呼“嫂子”。\n\n熙凤拉着黛玉的手仔细打量了一阵送到贾母身边坐下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天才算见了!看她那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挂在心上。只可怜我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偏去世了!”边说边用手帕擦泪。贾母笑着说:“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快别再说这些话。”熙凤一面自责“该打”,一面一连声地问黛玉:几岁了?读的什么书?吃的什么药?又叮嘱黛玉不要想家,想吃什么、玩什么,丫头婆子们伺候不周,都告诉她。接着,她又吩咐婆子们搬行李、收拾房屋,让跟黛玉来的人先去歇着。说着话,已摆上茶果,熙凤亲手为黛玉捧茶捧果,又说:“我知道妹妹要来,预备下两匹缎子给妹妹做衣裳,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n\n撤了茶果贾母命两个老嬷嬷领黛玉去拜见舅舅。大舅母邢氏忙起身说“我带外甥女过去方便些。”垂花门外已备下一辆翠幄青绸小车邢夫人携黛玉坐上由小厮们拉到宽绰地方套上骡子拉出西角门往东过了正门进入一座黑油大门到仪门前停下车。邢夫人携黛玉下车进门黛玉看出这是一府隔成的两院。进了三层仪门见房屋都小巧别致不像那边轩峻壮丽院中到处是树木山石。进入正房许多盛装的丫鬟迎接了邢夫人让黛玉坐下派人去书房请贾赦。不一会儿那人回报“老爷说连日身体不好见了姑娘都伤心暂时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同家里一样。有什么委屈只管说不要客气。”黛玉坐了一会儿就要告辞邢夫人留她吃了饭去她说“舅母留饭原不应告辞只是还得拜见二舅母去迟了怕不恭敬改日再领请舅母原谅。”邢夫人就命人用原来的车送黛玉过去。\n\n黛玉回到荣府由嬷嬷们陪着向东转弯走过一座东西弄堂仪门内有个大院落里面房屋气势恢弘。顺着大甬路进入堂屋迎门挂着一块赤金九龙青底大匾匾上写着“荣禧堂”三个斗大的字后面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还有皇上的“万几宸翰”印宝。室中陈设着几件名贵古董再看有一副对联是乌木做的联牌上面镶着錾银字\n\n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n\n王夫人平时起居不在正屋在东边的三间耳房里。黛玉随嬷嬷们进去见里面陈设富丽奢华。黛玉看看座位的次序在东边椅子上坐下本房的丫鬟奉上茶来。她边吃茶边打量丫鬟的衣饰、举止果然与别家不同。过了一会儿一个丫鬟走来说“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黛玉又跟着嬷嬷们来到东廊的三间小正房内里面摆设俭朴一些。王夫人让她炕上坐。她想那是二舅的位子就到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三相让她才挨着王夫人坐了。王夫人说“你舅舅今天斋戒去了改日再见吧。你的三个姊妹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偶尔开个玩笑都会尽让着你。我不放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那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天到庙里还愿去等晚上回来你就知道了。以后你不要理睬他你的姊妹们都不敢沾惹他。”\n\n黛玉一一答应着。一个丫鬟来说“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携着黛玉出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角门走过一条夹道后面有一处小房王夫人指着说“这是你凤姐姐住的屋子少什么东西只管来找她。”二人穿过一个东西弄堂到了贾母的后院进入后房门有许多人在伺候见王夫人来了忙设桌椅。贾珠的遗孀李纨捧饭熙凤安排筷子王夫人捧羹汤。贾母在正面榻上独坐两旁有四张空椅熙凤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推让贾母说“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该坐在这里。”黛玉告了坐方坐下来。贾母命王夫人也坐了迎春三姊妹方坐下。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立于案边让客布菜外间虽有许多媳妇丫鬟侍候却连一声咳嗽也没有。饭罢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又有人捧过漱口盂来黛玉漱了口洗了手。贾母让王夫人、李纨、熙凤离去与黛玉说话。\n\n正说着只听外面脚步声响丫鬟来回“宝玉来了。”黛玉正想着宝玉是个什么样皮赖人物宝玉已走进来却是一个长相俊美、衣饰华丽的公子项上挂着金璎珞还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她略一打量就大吃一惊暗想好奇怪这么面熟倒好像在哪里见过。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转身出去再进来时已换了家常衣裳。贾母笑着责备“外客没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过来作揖,与黛玉相见后归座,笑着说:“我曾见过这个妹妹。”贾母笑骂:“胡说什么,你什么时候见过她?”宝玉说:“虽然没见过,但是总觉得面熟,倒像是旧相识,恍然如同久别重逢一般。”贾母说:“好,好!这样更亲了。”\n\n宝玉挨着黛玉坐下问她读过什么书名叫什么黛玉回答了。宝玉又问“妹妹表字怎称呼?”黛玉说:“没有字。”宝玉笑着说:“我送妹妹一字,不如叫‘颦颦’极妙。”探春问:“有什么典故?”宝玉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且这妹妹如同皱着眉头,用这二字岂不甚美?”探春说:“只怕又是杜撰。”宝玉说:“除了〈四书〉,什么都是杜撰,只我杜撰?”又问黛玉:“有玉没有?”黛玉说:“那玉是稀罕物,怎能人人都有?”宝玉顿时发起狂,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稀罕物!还说它灵呢,我也不要这玩意儿了!”众人吓得一拥去拾玉。贾母急忙搂住他,说:“你生气打人骂人容易,怎么摔那命根子?”宝玉哭着说:“家里姐妹们都没有,只我有。如今这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它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劝他:“这妹妹原来也有玉,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就把她的玉带了去。你妹妹尽了孝心,就说没玉。还不快带上,别让你娘知道了。”说着从丫鬟手里接过玉,给宝玉带上。\n\n贾母要让宝玉跟她住把宝玉的碧纱橱让给黛玉住。宝玉不答应情愿住在橱外也不来打扰老太君。贾母略一想也就罢了每人派一个奶娘、一个丫鬟照管其余的住到外间。王熙凤已派人送来花帐与被褥等用品。黛玉只带来奶娘王嬷嬷和十岁的小丫头雪雁。贾母见王嬷嬷太老雪雁太小就把自己的一个二等丫头鹦哥给了黛玉。如同迎春等姊妹每人除自幼的奶娘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两个贴身丫头再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唤的小丫头。王嬷嬷与鹦哥就陪伴黛玉歇在碧纱橱内李嬷嬷与大丫头袭人陪宝玉歇在橱外的大床上。\n\n袭人原是贾母的丫头名唤珍珠贾母知她心地纯正善良就派她服侍宝贝孙子。宝玉知她本姓花见古人诗句有“花气袭人”之句就禀明贾母给她改名袭人。待宝玉与李嬷嬷睡熟她见黛玉、鹦哥还没安歇就卸了妆走进去笑着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歇?”鹦哥说:“因为公子摔了玉,她自己抹泪呢,我好容易才劝下了。”袭人说:“姑娘千万不可这样,将来只怕比这更怪的笑话还有呢!要为这事伤心,只怕伤感不了呢。”黛玉说:“我记住了。”\n\n次日一早黛玉先给贾母请了安又到王夫人处正碰上王夫人与熙凤拆看金陵来的书信。黛玉虽不明原因探春等都知是为了金陵薛家姨妈之子她们的表兄薛蟠打死人命的事现在正由应天府审理。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想把她娘儿接进京来。黛玉等不便插嘴就来到寡嫂李纨的房中。\n\n贾珠虽夭亡幸遗一子取名贾兰年方五岁已开始读书。李纨也是金陵名门之女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是当时最高级的学官给她取名李纨字宫裁。李纨虽年轻丧偶因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一颗心已如同槁木死灰除了侍奉老人、抚养儿子再就是陪小姑们做些针线、读些书而已。\n\n贾雨村一到应天府上任就接到一件人命官司。他就传来原告审问原告说“被殴致死的是小人的主人。那天买一个丫头主人原说第三天是好日子再接来谁知那丫头是拐子拐来的他又把人卖给薛家。我们知道此事去找卖主那薛家却是金陵一霸众豪奴竟把我主人打死了。凶身主仆潜逃在外家中只有几个与案子无关的人。小人告了一年的状官府也不敢做主。求太老爷拘拿凶犯扶善除恶。”雨村大怒就要发签命公人去捉拿凶犯家属。公案旁立的一个仆役连连向他使眼色。他心中狐疑就退了堂只留下那仆役一人。仆役请了安笑着问“老爷不认识我了?”雨村说:“看着面熟,却想不起来了。”